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小孤山 宋 · 董嗣杲
 押药韵
小孤隶舒州,谁将峭崖削。
一尖漾浩渺,藤萝缀璎珞。
绿筱裹山胁,白浪沸山脚。
向背千万态,浑不假镌凿。
危亭嵌空搆,四绝屯烟幕。
几点沤浮现,灭没鸥自若。
庙额锡惠济,轩窗辉丹雘。
夫人象服严,香灯闪疏箔。
风露展幽扃,震撼陵虚阁。
朱方金焦奇,莫敌此开拓。
来时棹扁舟,两岸成巨壑。
所历焉能穷,怀抱徒尔恶。
未临不测渊,胸次先陨穫。
西偏磨崖上,吟句大手作。
一来一归兴,其尚由来各。
志旷谁推许,恐贻世所薄。
穷冬水正缩,期傍洲沙泊。
岂料风更横,飞帆随岸掠。
遂令搜吟怀,汲井苦无索。
彭浪讹彭郎,祠南颜有怍。
相对隔津远,知拥何封爵。
颠船泛涛巅,何异跧屈蠖。
埋篷且斟觚,失喜免酬酢。
明月水禽飞,不奈栖鹘搏(自注:磨崖诗,赵信庵有“多谢君恩好归去,夜来又泊小孤山”。厉小山有“滟滪拓瞿唐,二孤障澜蠡。大哉神禹功,天地相终始。志恬退志功,名不同若此”。山上有鹘,月出则抟水禽食之,放翁日记亦载此。)
封建论 宋 · 廖称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一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九四、《经济类编》卷八○、《楚纪》卷一七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铨衡典卷一二○
柳子厚为《封建论》以短封建者,诚以周之亡由立诸侯之过也。
故曰周之失在制不在政。
又云,诸侯各专其国,继世而理。
其人之贤不肖不可知,而民之理乱亦不可察也。
又云,诸侯世禄在位,各据其地,则天下虽有圣贤者生,无以立于天下。
子厚之论,是盖知其末而不知其本。
知其末而不知其本,故以封建为非;
以封建为非,故曰:「封建非圣贤之意也,势也」。
又云,汤武之所以不去封建者,因其力以得天下,故不去也。
此亦见子厚之惑者也。
夫事有得失,理有是非,固不易也。
称谓诚圣贤之立封建者,道也,非势也。
周之乱天下,非制失也,失在政也。
又谓天下诸侯虽专国,继世而理,亦不能乱也。
虽世禄在位,亦不能妨天下之圣贤也。
又谓汤武之不去封建者,实以封建者,古之常道也,非因其力以取天下而不去也。
且夫圣贤之立制度,皆取法于天地而节制于人,使人悉得其所耳。
当生人之初,万物屯蒙而莫知其所以理。
《易》云,「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宁」,是也。
是封建者,圣人所以理民之达道。
观三代封建之制,因地制民,因民制禄,使大不至于难制,小不至于无赖。
是故如身使臂,臂使指,上下相制,罔有不顺。
则封建者,固因人之利而为之也。
夫所谓势者,乃不得已之辞也,岂有取法天地、节制于人而曰不得已哉!
以此为势,则天下孰不为势?
是则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长幼之分,皆势也,何止于封建而已乎?
称故曰,封建者,道也,非势也。
封建之制,地有差等,禄有多少,礼乐器物,各有分限。
是故下者不可上,少者不可多,降者不可升,无者不可有,执是而行,虽世未乱者也。
若地不必有差等,禄不必有多少,礼乐器物不必有分限,下者不必下,少者不必少,降者不必降,无者不必无,则未有不乱者也。
观周世之末,然矣,岂制之失乎?
是盖失其政而然也。
且三代之盛,则非不封建也,而不闻乱。
何封建利于三代之初而不利于三代之末乎?
是盖政存与政失之谓也。
使周末之天子执文、武、成、康之法而不失,则文、武、成、康之时也,又安得有问鼎射王之事!
夷王而后,礼乐征伐,天子不能有也,安得诸侯不为逆!
设使虽不封建,未有不大乱者也。
称故曰,周之乱在失政也。
且夫诸侯者,奉天子之法以理其国也,动静进退,莫不由天子也。
是故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恭,不恭者,君削以地;
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,不孝者,君绌以爵。
变礼易乐者为不从,不从者,君流;
革制度衣服者为叛,叛者,君讨。
夫然,则天下诸侯,莫敢不为善也。
五国为属,属有长。
十国为连,连有帅。
三十国为卒,卒有正。
二百一十国为州,州有伯。
天下八州,各以其属属天子之吏。
吏以治伯,伯以理正,正以理卒,卒以理帅,帅以理长。
长有不善则帅举之,帅有不善则卒举之,卒有不善则正举之,正有不善则伯举之,伯有不善则吏举之。
上下相制,虽有不肖者,固不敢为不善矣。
设有为者,则流矣,讨矣,而不存之于天下也。
夫然,则天下无不善矣。
称故曰虽专国继世而不能为乱也。
且圣贤之用与不用,系乎在上者也。
在上果其人,则能用之;
果非其人,则不能用之,此事之固然者也。
当三代之时,不闻有圣贤不居其位。
当三代之季,然后圣贤有不用者,则是用与不用系于上明矣。
彼封建者,亦所以待圣贤者也,安得反妨圣贤哉!
当圣贤不用之时,乃封建失制之时也。
曰天子之法不必行,诸侯之恶不必绌,是故天下各据其地而圣贤弃矣。
其然,夫岂在于封建,是诚制乱之罪也。
称故曰虽世禄在位不能妨圣贤。
圣贤之于天下必主之者,悯世之乱然也,固不以得天下为利也。
若以汤武不去封建为因其力以得天下,则是汤武茍于得天下也。
孔子以汤武为仁人乎,孔子以为仁人,则汤武之不茍得可知也。
且圣贤之心,唯欲利后世、益天下。
茍事有利益者,虽死焉为之也。
若封建果不利天下、益后世,则去之以利益乎天下后世矣,又岂肯因而不革!
况封建者以天下为公也,而守宰者示天下以私也。
封建者与天下共天下,守宰者欲以独制天下为心。
公私之道,昭昭矣。
而公私之义,固有差矣。
称故曰汤武之不去封建者,盖古之常道也,非因其力而不去之也。
子厚不究天子之法乱而使诸侯叛,反以封建为周之失制
不究法不乱则不善莫由在位,反以继世不肖致乱为患;
不究升贤绌不肖为当世常法,而反以圣贤不立为虑;
不究圣贤立法制必取法天地而利人,反以立封建为势;
不究圣贤之心无所茍,反以汤武不去封建为利其力。
称故曰,子厚之论封建,知其末而不知其本也。
虽然,子厚以封建为非者,以守宰为是故也。
守宰为是者无他,乃曰:有罪得以绌,有能得以奖。
朝拜而不雠,夕斥之矣,夕拜而不雠,朝斥之矣。
又云:汉知孟舒田叔,得魏尚冯唐,闻黄霸之明审,睹汲黯之简靖,使汉室尽侯王,则孟舒、魏尚之术莫得施,黄霸、汲黯之化莫得行,明谴而道之,拜受而退已违矣。
下令而削之,谛交约从之谋,周于同列矣。
呜呼!
若是者,子厚果大不明其本也。
以是为是,则岂封建之世有罪者不得而绌乎?
有能者不得而升乎?
朝拜而不雠,夕不能斥之乎?
夕拜而不雠,朝不能斥之乎?
若有罪不绌,有能不升,法制不能拘者,皆已乱之世也。
已乱之世,无不失也,何止于封建哉!
已乱而罪之,何异恶桀纣之不道而责汤武,嫉商均之不肖而非尧舜也,于理顺乎?
虽然,子厚止知汉之封侯王而不知古之封建也。
止知汉之封侯王,则宜所谓明谴而道之,拜受而退已违矣;
下令而削之,谛交约从之谋周于同列也。
若古之封建,固不至是。
三代之封建,凡天下四海九州,州二百一十国,在夏商则百里极矣。
国凡有五等,五等之国,制度不同,同出于天子者也。
古之一大国,止今之一郡耳。
是故其力易制,其患易救,固未有能为乱者也。
汉之封侯王,则一侯王之地如古之大国数十,则汉岂行封建之法哉!
乃汉自为之法,非封建之法也。
若以汉自为之法而疑古封建为短,是由以溺咽之故,欲去舟与食者也,岂封建果非哉!
而又孟舒、魏、黄霸、汲黯之辈,当三代之时,不啻千万辈在卿大夫之列,安得谓在封建之世则不得伸其才术,岂数子者之才,能为太守而不能为他哉!
子厚固以为封建则能用之,不知意之若何也。
呜呼!
是非得失之理明明若是,又何曲为之言也。
称非好辨也,庶圣人之道少有明耳。
何封君社中二首即何振卿父也 其一 明 · 胡直
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:衡庐精舍藏稿卷五
讵识山中相,言从帝里过。
花间九老宴,醉里八仙歌。
大隐忘朝市,清时狎罻罗。
为传匡世略,爱子在銮坡
何封君社中二首即何振卿父也 其二 明 · 胡直
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:衡庐精舍藏稿卷五
上国开三径,燕歌异四愁。
支颐观紫陌,适意度青牛。
春院星恒聚,秋台月共酬。
莫须寻阆苑,兹地胜昆丘。
不许批答 北宋 · 苏颂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三一○、《苏魏公文集》卷二四
览表具悉。
卿以天下之望,辅相祖宗之朝;
以元老之猷,再起里闾之逸。
左右初政,勤劳五年。
多士仰之如蓍龟,朝廷尊之为师保。
力辞大任,复归旧庐。
三公职仪,已极师臣之重;
两镇旄钺,犹有前诏之加。
假兹贵名,示以殊礼。
何封章之屡抗,援故事以为言?
虽逊爵之诚则然,顾崇贤之礼具异。
宜无固执,亟服新恩。
所请宜不许,仍断来章。
为责邹浩上皇帝谢表 北宋 · 昭怀刘皇后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二三
伏睹诏书布告中外,责邹浩诬罔故邓王非妾生等事,以正朝廷之风化,以叶泰陵之圣德。
衔冤上诉,俟明命于三年;
颁诏亟行,示信恩于四海。
下以称在廷之公议,上以慰哲庙之神灵。
仰荷睿明,惟知感泣。
伏念妾本京辇良家之子,玷先朝侍御之联。
雨露既及于凡材,草木焉知其帝力。
邓王载诞之后,适长秋虚位之时,被两宫之玉音,及群臣之佥议,旋加册命,进长后宫。
非天克相以谁为,在妾何缘而自致?
奸邪横逆,指爱子作他人;
中外动摇,视诏词为诞语。
于妾身而敢恨,顾先帝以何如?
亦当自反以人言,信出不根之私语。
且以元祐皇后因逐一尼,遂倡事端。
逮从制勘,禁书图画之备露,御史录案之甚明。
自取彝刑,俄闻废命。
卷牍固存于朝论,推原岂本于妾身。
方群小之肆诬,实众尤之难辨。
逮陛下承祧之始,当钦圣垂帘之间,泣血书辞,呼天雪愤,庶几中外,备见始终。
岂期元祐之朋邪,竞蓄前朝之怨憾,喜闻人过,肯验是非,增饰烦言,更加伤害。
方且拟议以深斥,尚何封章之可行?
妾所痛者,虑伤先帝之明恩;
妾所重者,恐乱后世之信史。
惟大事之若是,曷小己之足论。
终期群枉之冰销,果赖至仁之洞察。
奋英谋而独断,绍列圣以御图。
邪正剖分,黑白明著。
奸言伪说,难逃圣览之明;
巧诋深冤,灼见沽名之贼
曲布丹悃,昭示四方。
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尧舜相承,文武善继,上追兄弟友爱之义,下怜母子孤露之情,辨百年疑似之非,正万世彰明之典。
妾殒身何报,没齿知荣。
生当竭节以答圣恩,死亦无憾而见哲庙。
按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五一五原注。又见《通鉴长编纪事本末》卷一二九。
李邦直 北宋 · 赵鼎臣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九七八、《竹隐集》卷一○
某启:窃以牛角芜音,亟蹑伯廷之骏;
鸡鸣浅技,许陪相室之游。
是知乔岳隐天,无嫌于蚁冢;
巨溟经地,兼受于坳堂。
顾惟樗栎之资,夙仰钧衡之重。
执鞭忻慕,虽倾平日之诚;
扫门自通,窃遇兹辰之幸。
邈跂荧煌之坐,惕修固陋之容。
觊薄霁于威严,庶少陈于悃愊。
恭惟判府安抚匿犀异表,指李庆源
丁咸五之昌辰,契半千之嘉运。
道映民先,弼符帝赉之良。
郁若长卿,掞天廷而摛藻;
洋乎董相,明王事以对书。
亟升俊造之科,荐中方闻之选。
取如拾芥,掇若承蜩。
名藉甚以蔼闻,帝俞哉而俾试。
金声玉振,独谐雅正之音;
龙章凤姿,迥出嚣埃之外。
培迅风而直上,批大郤以一挥。
浸隆挟纩之知,沓奉出纶之宠。
石渠天禄,分甲部以校雠;
西掖北门,备咫颜之顾问。
言沃心而必听,声揭日以弥昭。
筑汉室之坛,既擅无双之誉;
补唐家之衮,必推第一之流。
果膺舟楫之求,爰正股肱之托。
时方咨于改瑟,政尤重于肃机
戴胄于纲维,人知称职;
任韦公于筦辖,吏率望风。
坐恢稽古之谟,曰奏真儒之效。
谋王体而断国论,运筹帷幄之中;
窥紫闼而攀台阶,跻民仁寿之域。
方注庙堂之意,暂均屏翰之休。
西洛之麟符,保釐益重;
常山之虎旅,节制弥尊。
湛辽海以澄波,凛辕门而增气。
婉婉幕中之画,恢恢堂上之奇。
敌重南宾,慑四朝之元老;
邦轻北顾,倚万里之长城。
颂传口而靡容,功纪常之不足。
洪惟二圣,钦乃四邻。
顾当轴之方虚,谅前旒之有待。
伫聆师锡,归秉国钧
雨欲降而云兴,羹将和而用。
姬公未复,久传赤舄之谣;
安石既登,大慰苍生之望。
卓为茂业,允属壮犹。
实舆议之固然,匪私期之独尔。
矧复雌黄标士,吐握宾贤。
辟东阁以烝髦,誉西山而长价。
采葑采菲而不咎下体,在陵在沚而皆使成材。
兼容乎欂栌侏儒,靡间于柤梨橘柚。
人争望履,家欲弹冠。
羞吴坂以倚辀,愿锥囊而脱颖。
白驹皎皎,赴场藿以朋来;
黄鸟交交,戾丘阿而萃止。
俯惭下品,仰丐馀光。
窃念植性憃愚,挺生啙窳。
瓠实嗟其匏落,枣膏剧于钝昏。
窃怀肯构之思,强起为箕之志。
伏膺方册,勉温就傅之传;
屈首诗书,粗识趋隅之诺。
辰去矣其曷速,思轧然而若抽。
杵臼论交,居速牛医之诮;
泮雍议礼,竟招狗曲之讥。
勤虽吝于分阴,功莫臻于寸进。
稚圭之节不亢,空事解颐;
季子之气尚存,更坚刺股。
取小人之学为利,慕先王之道满门。
未甘腼目于青衫,妄欲奋身于黄卷。
静笑蓬心之拙,宛同蜗角之争。
呻毕徒劳,殆迷于刻楮;
绣鞶已误,俄悔于雕虫。
达靡见于大成,画且惭于中道。
勉投英□,窃厕翰场。
一鸣无意于惊人,十驾信艰于及骥。
岂繄弱植,预彼翘薪。
并程涉猎之文,不漏网罗之目。
蝇头生于匠意,因误笔以成工;
犬尾备乎礼容,本续貂而见贵。
名浮地屏,侥甚鹈梁。
每集木以包羞,思施而择荫。
逖趋大府,筮觌宗工。
敢求尺蠖之信,觊获仞墙之见。
载念亲庭发策,附鹏翼以凌虚;
小己观光,偕骊珠而得隽。
接迹仅踰于三纪,联华重美于一时。
虽葛藟木樛,夤缘是幸;
而天冠地屦,跂及几希。
咏肥泉以增思,抚浊泾而兴叹。
世非北海,敢自列于通家;
童比互乡,尚或蕲于与进。
恭翼有容之德,曲推成小之仁。
茍敛版之不违,何封侯之足议。
严温在望,惧盘躄以非宜;
坱圠均私,托帡幪而永赖。
鞠躬若厉,蹐地靡遑。
渎傥恕于再三,命敢闻于进退。
江西李安抚启 宋 · 戴翼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二○、《翰苑新书》续集卷一一、《启隽类函》卷六二
荣迁外府,宠寄元戎。
内阁升华,光射斗魁之次;
南昌申命,春生帝子之都。
瑰望愈隆,舆情胥庆。
某官人物琳琅于昭代,家声仪表于端朝
老成重厚,如倚泰山而坐平原
洞达疏通,若驾轻车而就熟路。
自跻膴仕,屡展壮猷。
惟好儒之君,以未能得天下英才为朝廷羞;
惟忧国之士,以不获行圣人实学为终身恨。
独我公者,真其人哉!
入接武于夔龙,分宵旰九重之寄;
出齐驱于申虎,控兵民一路之权。
恩威已遍于西江,冠冕直通于南极。
何封疆之不改,俾牙纛之重新。
惟草木素熟于威名,故江山不劳于指顾。
科条荐布,畏爱愈孚。
位列九卿,复参华于朝著;
严内直,益增重于帅连。
恐未究于蕃宣,已浸隆于委寄。
朱帘画栋,喜闻图任于旧人;
衮衣绣裳,行见扬休于天子。
某久叨属吏,又出师门。
帅垣叠拜于玺书,恨滕阁莫陪于珠履。
一邑如斗,再依大邦节制之雄;
尺素有书,少效小夫竿牍之敬。
其为称贺,难尽编摩。